在狗的家族里,有兩種極為相似的極地英雄——阿拉斯加雪橇犬和西伯利亞雪橇犬。太多人見到它們時都會驚呼:“啊!這不是狼嗎?!”的確,它們獨特近似的外表,很容易讓我們想起雪地覓食的狼群。畢竟,與約克夏、古老英國牧羊犬、臘腸犬……相比,它們確實更像狼。 二“狼”正史 阿拉斯加雪橇犬(Alaskan Malamute)是最古老的雪橇犬之一,它來自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因紐特族的一個部落,這個部落的名字叫馬拉繆(Malamute)。那里的人們世代依賴這種神奇的犬,它們耐寒、強壯、具有超強的耐久力。可以這樣說,沒有它們就沒有馬拉繆人的歷史。 西伯利亞雪橇犬(Siberian Husky)最早是由居住在亞洲東北部的楚克奇人繁殖的。楚克奇人過著半游牧的生活,他們需要一種可以在極低氣溫下長途跋涉的犬來幫助他們遷徙。 AKC標準: 阿拉斯加雪橇犬和西伯利亞雪橇犬分別在1935年和1930年被AKC承認。從AKC標準里得知,這兩種狗沒有經過任何雜交,是地道的、古老的、原汁原味的純種犬,它們是天然造化的杰作。 “狼”的身材也不同 即便都是狼,身材也相異。通常情況下,阿拉斯加雪橇比西伯利亞雪橇個頭兒要猛上六七厘米,體重差別更大,有時甚至相差20公斤以上。因此,我喜歡把它們叫做大馬(Malamute馬拉繆)和小哈(Husky哈士奇)。其實,這是因為它們在雪地里的工作性質造成的。大馬借助高大魁梧的身軀,可以拖動較重的雪橇,而且不需要展示特別快的速度,力量和耐力的均衡是極其重要的;小哈天生就是拉稍輕雪橇的,與身材匹配的力量、中等速度和超長的耐久力,三者完美結合。 這些因素造就了它們身體形態的差別. AKC標準: 大馬最理想的體型:雄性肩高25英寸,體重85磅;雌性肩高23英寸,體重75磅。 小哈體型:雄性肩高21-23英寸,體重45-60磅;雌性肩高20-22英寸,體重35-50磅。 體重和身高需要協調。這是它們高度和重量的極限值,在此極限之外的不能算優秀而且超過上限即為失格。 很明顯,大馬在這里并沒有規定上下限,給人感覺相對寬泛,而小哈則嚴格得多。這也許是一種巧合,但體現了美國對它們的不同繁殖觀念,因此也產生了這兩種“狼”的不同體態感覺。憑借遠觀,也不難區分它們。 東亞“狼”和美洲“狼”的面容差異 如人類一樣,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面部特征。大馬和小哈具有很相像的臉,一樣傾斜的杏核眼,一樣直立的三角形耳廓,一樣深深的額段……盡管如此,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區別:大馬的顱部和吻部必須配合它雄壯的身軀,顯得更加寬大,小哈則纖細一些;以耳而論,大馬的耳朵與頭部相比明顯小一些,而且兩耳間距比較大,小哈完全相反;整體觀看,它們面部的表情也不同,大馬溫和,充滿情感,小哈友善,調皮,充滿好奇。 AKC標準: 大馬不能接受藍色眼睛,只可以是褐色的。小哈不僅允許藍色眼睛,而且,即便是兩只眼睛分別為褐色和藍色,也不算失格。 字串2 想想看,這是不是和它們的表情有些許關聯?藍色眼睛多少顯得有點輕飄飄的,如果是一褐一藍,就多少有點滑稽了,這種氣質,怎么也不像是一只東亞“狼”應該有的樣子。 (責任編輯:www.shwlybyxgs86.com) |